文丨西部菌
武汉、成都、西安……强省会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不过,第一财经近日发现,在强省会城市闪耀的同时,那些颇为沉寂的弱省会城市也正开始积极寻找突破口。
这里面既有中西部省会,如南宁、南昌、呼和浩特、太原等,也有来自东部经济强省的省会,如杭州、南京等。
这些“弱省会”,到底弱在哪?它们各自有怎样的差异?弱省会到底怎样才能变强?
01
首位度差不多,为何福州、南宁是弱省会,而郑州不是?
关于省会的“强弱”,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比如,杭州、南京、郑州,GDP都已过万亿,从城市的经济体量来说,它们并不小。
但是,从在省内的首位度来说,它们又确实比较弱。
当然,首位度通常也有两种评价标准。一是,省会GDP、人口占全省的比重;二是省会城市与非省会第一城的GDP比值。一般而言,第一种的统计显得更直观。
但是我们会发现,即便是按照首位度来衡量,也不一定能够完全反映出一个省会的强弱。
比如,福州、郑州、南宁在省内的经济首位度,都在21%—23%之间,但是,福州、南宁明显是典型的弱省会,而郑州在省内的地位就要强很多。
这主要是由其所在省的城市格局差异所决定的。比如,福州虽然是省会,但GDP长期在省内排名第二,可以说,经济上被泉州压着,知名度和存在感又被厦门抢了风头。
南宁,同样如此。虽然GDP在省内排名第一,但工业强市柳州、旅游大市桂林,也都有自己的突出强项,且由于是新晋省会,作为领头羊的南宁在省内的凝聚力和认可度并不是太强。
作为对比的是郑州,人口过千万、GDP过万亿,虽然也是相对年轻的省会城市,但是本身体量不算小,且省内没有可以抗衡的“对手”,存在感自然要强得多。
所以,一个省会到底是否强势,首位度其实只是指标之一,还得综合其所在省的城市格局情况来加以判断。强省会是否正义,一直是存在争议的。这里的关键分歧在于,对一个省而言,到底是均衡发展好,还是举全省之力,优先做大做强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平台好?
关于这一点,过去西部城事已经有过很多的分析,今天不再赘述。这里只分析一个案例。
去年,有多个城市因为“省会作用不够”、“中心城市作用不够”、“引领带动作用不够”等原因而被国家点名批评。
比如,福建的厦门、黑龙江的哈尔滨、山东的济南和青岛、江苏的南京、辽宁的沈阳和大连。
副省级城市的生成,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但是毫无疑问,它们都被赋予了省内领头羊乃至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功能。所以,这才会被批评“中心城市作用不够”、“引领带动作用不够”。
但是,其内在原因又是有差别的。比如,哈尔滨、济南、南京、沈阳,都是省会城市。不过,这并不是说它们的首位度都低。
济南和南京,首位度的确算是全国最低档。但哈尔滨,其GDP占全省的比值超过三分之一,首位度高居全国前四,沈阳也不算太差。
这说明,在省内的带动作用,或者说省会作用的发挥程度,也不能光看在省内的首位度。
具体分析,哈尔滨、沈阳,目前GDP都刚过4000亿元总体体量还是明显偏小。这毫无疑问会妨碍其在省内的引领带动作用。一个具有标志性的现象是,整个东北地区,目前都仍无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相对来说,济南、南京被批评,就更不让人意外了。一来,人口和经济上的首位度都明显不够;二来,GDP排名,也长期在省内二、三名徘徊,中心作用的确不够突显。
其它被点名的三个城市,大连、青岛、厦门,都非省会城市。它们中,大连、青岛都是省内的第一大经济体,按说,影响力不算差了。不过,在参与国家战略中,还是未能表现出应有的作用,它们所在省目前都未能拿到国家中心城市的席位。
厦门,作为福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目前GDP仍不到5000亿,且由于房价畸高等因素,生生把自己逼成了一座旅游城市,引领带动作用自然有限。
所以,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国家点名批评这些城市,并不一定是指它的首位度不高,或体量不够。在本质上,是因为这些城市未能发挥与国家所赋予的地位和使命相匹配的功能和作用,依然是“弱省会”。
由此也说明,强省会战略虽然仍有争议,但一个区域内,如果没有足够有影响力的城市平台,不仅不利于地方争取政策、资源、参与国家战略,也浪费了国家政策的赋能。
省会不强的原因和表现不一,变强的路径也自然不尽相同。
比如,同属经济大省省会的济南和南京,在做强省会的方法上就有明显区别。
济南去年成功合并了莱芜,一步到位让GDP增加了一千多亿、人口多了一百多万。而南京方面曾明确表态:不能简单地、单纯地以地域面积扩大谋求总量的首位度,而是要更加注重以新发展理念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位度。
比如,南京提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抓好自贸区创建和政策落实、长三角科创圈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工作。
说白了,目前南京的经济体量已经并不算小了,关键是要在融入国家战略上下功夫,承担其该有的省会担当。
南昌的GDP、人口体量在中部六大省会城市中,仅高于太原。截至2018年,南昌GDP刚过5000亿,差不多只有武汉的三分之一;人口过500万,也只有武汉、郑州的一半左右。
所以,南昌要强,做大体量是第一步。去年7月,江西发布《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其中提出:
推进大南昌都市圈建设,有利于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江西更好对接融入国家战略、提升在全国发展地位的重大战略决策。
根据规划,大南昌都市圈的总人口超过江西全省的三分之一,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一半。如果都市圈成熟,南昌体量不足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强省会也就有了基础。
太原明确提出要实现在全省首位度和在全国省会排名"双提升"。就在这个月,山西召开了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进会,其中太原正是山西盆地城市群的领头羊。
南昌和太原都面临的尴尬是,自身体量小,也不是国家主要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所以,在省内以自我为中心构建一体发展的都市圈、城市群,其实是做强不多的选择之一。
广西去年提出了“强首府战略”,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要在扩大开放方面作表率: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按照“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部署,大力实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发展战略,突出平台支撑、交通支撑、产业支撑,进一步畅通“南宁渠道”。
很明显,南宁是要利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契机,做强自己的开放平台,这也是南宁做强必须抓住的机会。
弱省会各有各的不同,做强省会,也自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疗法”,没有标准模式。
但是,强省会的这个大趋势越来越明朗。不管强省会战略有多少争议,未来没有足够强大城市平台的省,或者是城市群、都市圈,必然会在区域竞争上显得被动。中心城市决定一个城市群的上限,这并非夸张。
一批“弱省会”开始行动起来,这是好事。还在犹豫的城市,需要抓紧了。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转载、合作微信:hbdx1990xz